自强不息 · 独树一帜

 

 

“一带一路”与国别区域名家讲坛第二期——《“一带一路”现状、前景与中国大国外交》讲座顺利举行

首页    中心新闻    “一带一路”与国别区域名家讲坛第二期——《“一带一路”现状、前景与中国大国外交》讲座顺利举行

       应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阿富汗研究中心邀请,著名学者、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于11月16日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一带一路”现状、前景与中国大国外交》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由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永彪教授主持。兰州大学各学院师生及众多校外人士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朱永彪教授向马晓霖教授颁发聘书,聘请马老师担任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本次讲座围绕着“一带一路”与中国大国外交两大主题展开,分为八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新冠疫情对世界的改变。马老师用一组数据展示了新冠疫情对世界的冲击,他进而指出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的方方面面,包括安全观、卫生观、国际观、治理观、财富观、大国观等。

       第二个要点为“‘一带一路’:中国必然选择”。马老师讲述了“一带一路”的概念缘起,认为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文明对话与交流,改变世界面貌,推动大航海时代和全球化浪潮,形成三大文明格局。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背景与战略考量,马老师从中国崛起引发世界格局变化、能源对外依赖严重、承担大国义务等角度进行思考总结。接着,马老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成果累累,引领新型全球化。马老师运用直观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之丰硕。随后,马老师解读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指出此次高峰论坛具有权威性、代表性、覆盖性和包容性。论坛的举办不仅体现了中国议程设置力、发展规划力、多边协调力、行动感召力、规则制定力、话语影响力这六大能力增长,也呈现了中国的世界观、发展观、责任观、义利观与文明观。

      第三个要点是中美关系。马老师指出中美关系出现历史大逆转,表现在美国对华认知领域、外交、政治、内政、经贸、科技、教育、新闻、军事及美国对华诉求等层面中。马老师指出中美之间互信越来越少,对抗越来越多,中美关系很重要,生死攸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复杂性、长期性。接着马老师梳理了中美关系的百年演变,展现了中美关系从亦敌亦友到非敌非友的变化。马老师认为中美不能走向战争,否则只会两败俱伤。因此,中美应处理三类清单,扩大正面清单,压缩负面清单,引导灰色清单。针对中美新型关系的构建,马老师认为中美双方应当努力跳出“修昔底德陷阱”,争取做“世界夫妻”。

      第四个要点是中印关系。首先,马老师阐述了中印间的洞朗危机与班公湖摩擦的前因后果,接着他分析指出了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包括领土划分未果、印度的历史伤痛等。而武汉、青岛与金奈的三次领导人峰会虽然扩大了中印战略互信和战略合作空间,但两国间的边界纷争决不让步。

      第五个要点是朝核危机。马老师认为朝核危机只是暂时缓解,实质未变,同时指出了中国对待朝核问题的底线即不能生乱,不能生战,不能变色。

      第六个要点是中日关系。马老师首先回顾了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指出中日间的和平友好是历史关系主流与民意主流,中日不再战,战则两败。

       第七个要点是南海维权。马老师分析了南海问题的由来与现状,介绍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立场的转变。随后他讲解了中国加快落实和强化主权的措施,并指出其中得失。

       第八个要点是大国外交。马老师认为中国的大国外交刚刚上路。马老师分析了中国外交的三大阶段,指出中国正由地区大国转变为世界大国,中国正在重塑格局和制定规则,中国也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治理理念。但是,马老师认为中国外交面临内外夹攻,中国依然是“老三”,中国外交要调整方向、转变思路,应当坚持“一带一路”,坚持和平透明发展,力避热战、减少冷战,扩大统一战线,魅力取信世界。

       伴随着老师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兰州大学“一带一路”与国别区域名家讲坛由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格鲁吉亚研究中心、意大利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阿富汗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

                           (供稿:陈文硕)

2020年11月19日 15:2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