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 独树一帜

 

 

朱永彪:阿富汗概况

首页    研究成果    朱永彪:阿富汗概况

(作者:朱永彪)


一、  国土、国民与国情



(一)地理条件


地理位置:阿富汗(Afghanistan)全称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Afghanistan),位于亚洲中西部地区,在北纬29°35′ 至 38°40′ 、东经 60°31′ 至 75°之间,北邻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接伊朗,南部和东部与巴基斯坦相连,东北部凸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其中阿中边界92.45公里。阿富汗是连接西亚、南亚、中亚和东亚四大地区的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是世界大国及地区国家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

自然条件:阿富汗国土面积65.23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41位。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伊朗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面积的80%。阿富汗可耕地面积占领土面积的58.1%,其中牧场占46%,耕地占11.9%。森林覆盖率为2.1%。

兴都库什山脉斜贯阿富汗中部,最高峰诺夏克峰海拔7485米,是阿富汗的最高点,最低点在阿姆河,海拔258米。阿富汗的河流大部分是内陆河,多注入沙漠和湖泊。主要河流有阿姆河、喀布尔河、赫尔曼德河与哈里鲁河等。

阿富汗属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干燥少雨,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仅240毫米左右,不同地区有较大的差别。


(二)历史

阿富汗独立建国的历史较短,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曾被不同的国家所统治,直到1747年建立阿富汗王国,曾一度强盛。19世纪后,阿富汗国力明显衰落,随后成为在中亚、南亚地区争霸的英国和沙俄的争夺对象,后沦为两大帝国的缓冲国。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阿富汗先后经历了三次抗英战争(亦称三次英阿战争),最终于1919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8月19日为独立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富汗政治进程几经波折。1979 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遭到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穆斯林国家对阿富汗的抗苏斗争提供了巨额援助和支持,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也趁机在阿富汗生根发芽。

1989年2月,苏联撤军,但因各派抗苏武装之间争权夺势,阿富汗很快陷入内战。1994年,塔利班乘机兴起,1996年9月,攻占喀布尔,建立政权。1997年10月,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实行伊斯兰统治。

2001年“9·11”事件后,塔利班因坚持庇护本·拉登而招致美军的打击,爆发了阿富汗反恐战争,塔利班政权很快垮台。在联合国主持下,阿富汗启动战后重建的“波恩进程”。阿富汗先后成立临时政府和过渡政府,卡尔扎伊先后任临时政府总统和过渡政府总统。

2004年10月,阿富汗举行了第一次大选,卡尔扎伊当选首任总统,并于2009年连任。2014年阿富汗举行了第三次总统选举,加尼获胜,阿卜杜拉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


(三)民族宗教文化

人口:由于阿富汗迄今从来没有进行过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关于其人口有多种说法,且相差较大,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阿富汗有约3163万人,中国外交部网站估计阿富汗人口约2900万,CIA的《世界各国年鉴》(The World Factbook)估计阿富汗的人口约为3256万。

阿富汗的人口增长率约为2.32%,平均寿命为50.87岁,其中男性为49.52岁,女性为52.29岁,位居世界倒数第三位。和大多数穆斯林国家一样,阿富汗的人口年轻化程度非常高,全国将近一半人口年龄为15岁及以下。

民族: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有普什图族、塔吉克族,此外还有哈扎拉族、乌兹别克族、土库曼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但阿富汗宪法只承认14个民族。阿富汗宪法第一章第四条明确规定“阿富汗人民由下列各民族组成:普什图族、塔吉克族、哈扎拉族、乌兹别克族、土库曼族、俾路支族、帕夏族、努里斯坦族、艾马克族、阿拉伯族、吉尔吉斯族、契吉尔巴什族、古居族、布拉灰族等。”

普什图族主要居住在阿富汗南部和东南部各省,约占阿富汗总人口的42%。自1747年建国起,普什图族在阿富汗一直处于一定的支配地位,“阿富汗的其他民族,则被认为主要是后来才进入阿富汗的,如乌兹别克人,被认为是在20世纪20年代为了逃避苏联对其宗教信仰的镇压而进入阿富汗北部地区的。”

塔吉克族是阿富汗的第二大民族,是阿富汗的世居民族之一,现约占阿富汗总人口的27%,人口数量多于在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族。

哈扎拉族是阿富汗第三大民族,属什叶派,说一种特殊的波斯语。苏军入侵导致的阿富汗难民潮,曾使得哈扎拉族在阿富汗的比例由1978年的8%上升到1987年的14%,现在哈扎拉族约占阿富汗总人口的9%。

由于历史原因,阿富汗主要民族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其中普什图族与哈扎拉族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普什图族与塔吉克族之间也有较深的矛盾。

语言:阿富汗的主要语言有普什图语和达里语,以及乌兹别克语、俾路支语、土耳其语等30多种语言,阿富汗人口中约50%会说达里语,约35%会说普什图语。

阿富汗虽然没有规定国语,但是肯定了普什图语和达里语的官方语言地位。阿富汗宪法第一章对语言政策做了详细的说明,规定在普什图语、达里语、乌兹别克语、土库曼语、俾路支语、帕夏语、努里斯坦语及其他语言中,普什图语和达里语为官方语言。此外,阿富汗宪法第一章第二十条规定“阿富汗国歌须以普什图语写成”。

宪法还规定,在大多数人使用乌兹别克语、土库曼语、帕夏语、努里斯坦语、俾路支语或帕米尔语的地区,以上一种语言为除普什图语和达里语外的第三种官方语言。在出版和大众传媒中使用当前的任一语言都是自由的。但学术界和国家行政部门的专门用语应有所保留。


二、政治制度与政府


(一)宪法

阿富汗现行宪法是2004年颁布并开始实施的。历史上阿富汗曾颁布过多部宪法,早在1923年,当时的阿富汗国王阿曼努拉颁布了阿富汗第一部宪法。但随着阿富汗政治进程的混乱与无序,伴随着政变及剧烈改革,阿富汗宪法一再被修订或重新制订。1931年,阿国王纳第尔颁布新宪法。1933年,阿末代国王查希尔颁布新宪法,1963年查希尔对宪法进行修订,并于1964年颁布,史称1964年查希尔宪法。1973年,阿前首相达乌德发动政变,并于1976年制定新宪法(1977年颁布)。1978年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政变后,废除了宪法,直到阿富汗伊斯兰国成立后,才于1992年6月颁布了伊斯兰宪法,自塔利班上台之后,1992年宪法便只停留在了名义上。

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阿富汗过渡政府沿用了前国王查希尔颁布的1964年宪法。2004年1月26日,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签署颁布新宪法,实行与美国类似的政府模式。


(二)政府系统

阿富汗政府系统主要由国民议会、大支尔格会议、政府三部分构成。阿富汗全国划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省下设县、区、乡、村。

根据阿宪法,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院(下院)和长老院(上院)组成。人民院议员不超过250名(现有249名议员),根据各地人口数量平均分配,且必须保证每省至少有2名女议员。长老院议员从各省、区管理委员会成员中间接选举产生。国民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须召集大支尔格会议并获得2/3以上多数通过才可免除总统职务。阿现国民议会于2010年9月选举产生,2011年1月正式成立。现任长老院主席为法扎尔·哈迪·穆斯林姆亚尔,人民院议长为阿卜杜尔·拉乌夫·伊卜拉希米。

大支尔格会议是阿富汗人民意愿的最高体现,由议会上下两院议员、各省议会议长组成,负责制定和修改宪法,批准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有权决定涉及阿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等问题;审议总统提交的内阁组成名单;内阁部长、最高法院法官和大法官可以列席会议;会议不定期举行。


(三)政党

阿富汗在塔利班上台前曾实行过多党制,但在塔利班时期,政党政治结束。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的政党政治重新开始。2003年10月,阿富汗过渡政府颁布《政党法》, 是阿政党政治的重要成果。目前阿富汗实行多党制,有近百个政党。主要有以下政党:

阿富汗伊斯兰促进会(Jamiati Islami,也译作Jamiat-e-Islami或Jamiati Islami),创始于1968年,1972年正式建立,意识形态上属伊斯兰教温和渐进派,大多数成员是塔吉克族,是逊尼派政党。前总统布尔汉努丁·拉巴尼(Burhanuddin Rabbani)曾是其主要领导人,拉巴尼于2011年9月20日晚遭炸弹袭击身亡后,其子萨拉胡丁·拉巴尼代任该党领导人。原军事领导人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Ahmad Shah Masoud)在2001年9月遇刺身亡后,法希姆(Fahim)继任。目前在阿富汗下院中有23个席位。

阿富汗伊斯兰统一党(Islamic Unity Party of Afghanistan),1989年成立,1991年改用现名。属伊斯兰教什叶派,成员多为哈扎拉族,主要维护什叶派穆斯林及少数民族利益。1995年3月,原领导人马扎里被塔利班杀害,该党随之分裂,如今该党仍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

阿富汗伊斯兰民族运动(National Islamic Movement),成立于1992年,主要领导人是阿卜杜尔·拉希德·杜斯塔姆(Abdul Rashid Dostum),主要基础是乌兹别克族,在朱兹詹、巴尔赫、法利亚布、萨尔普勒、萨曼甘等省有较大影响力。目前该党在议会下院有3个席位。

阿富汗民族解放阵线(Afghan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1978年成立。民族主义派,代表普什图族,属逊尼派。主要领导人是前议会长老院主席西卜加图拉·穆贾迪迪(Sibghatullah Mujadidi)。

阿富汗伊斯兰党(Hizbi Islami),1975年成立。代表普什图族,属逊尼派。创始人是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Gulbuddin Hekmatyar),曾与塔利班有过合作,现在也被视为是反叛势力的一部分。现在非暴力派的阿富汗伊斯兰党是合法政党,主要领导人是阿卜杜尔·哈迪·阿尔甘地瓦尔(Abdul HadiArghandiwal),目前在议会下院有16个席位。


(四)主要政治人物

穆罕默德·阿什拉夫·加尼(Mohammad Ashraf Ghani),现总统。1949年生,普什图族。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任职,并曾随世界银行官员主持过阿富汗战后重建工作。曾任卡尔扎伊的顾问,并曾出任卡尔扎伊过渡政府财政部长、喀布尔大学校长。曾参加2009年阿富汗大选,但得票率未到3%。2014年再次参加大选,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31.5%的选票,仅次于阿卜杜拉·阿卜杜拉的45%,在第二轮选举中赢得55.27%的选票,2014年9月就任阿总统。

阿卜杜拉·阿卜杜拉(Abdullah Abdullah),政府首席执行官。1960年生,塔吉克族和普什图族混血,父亲为普什图族。医学博士,1978年毕业于喀布尔大学医学院。能说流利的达里语、普什图语和英语,还精通阿拉伯语和法语。1992年起历任拉巴尼政府国防部国际司司长、发言人、北方联盟政府副外长、外长。2001—2005年曾任阿外长。2009年,作为卡尔扎伊的竞争对手参加大选,失利后曾指责卡尔扎伊舞弊并宣称抵制大选结果,后在美国等的斡旋下放弃。2014年9月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

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前总统。1957年生,普什图族。获印度喜马偕尔邦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82年起,参加抗苏斗争。1997年,移居巴基斯坦,开展支持前国王查希尔的政治活动。2001年底,在西方的策划和支持下返回阿富汗,协助美英军队打击塔利班。同年12月,被阿富汗各派代表推举为临时政府主席。2002年6月,任过渡政府总统。2004年10月,当选阿富汗首位民选总统。2009年8月连任。2014年9月卸任。

法扎尔·哈迪·穆斯林姆亚尔(Fazal Hadi Muslimyar),长老院主席。1969年生,普什图族。曾获法律学士学位,在苏联入侵期间在楠格哈尔省任一支抗苏武装的指挥官。2005—2009年,任楠格哈尔省议会主席。2010年,当选阿议会长老院第一副主席。2011年1月,当选长老院主席。是卡尔扎伊的坚定支持者。

阿卜杜尔·拉乌夫·伊卜拉希米(Abdul Rauf Ibrahimi),国民议会人民院议长。1963年生,乌兹别克族,前军阀,来自阿北部昆都士省,曾参加抗苏战争。2011年2月,当选人民院议长。

杜斯塔姆(Abdul Rashid Dostum),阿富汗第一副总统。1954年生,乌兹别克族。阿富汗著名军阀,阿富汗伊斯兰民族运动领导人,曾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帮助苏联打击抗苏武装,在塔利班时期曾对抗塔利班,失利后到土耳其避难。曾作为卡尔扎伊的竞争对手参加2004年大选,随后成为卡尔扎伊的最高“安全顾问”,曾任国防部副部长。2014年大选中成为加尼的竞选搭档,后被任命为阿富汗第一副总统。被认为是亲土耳其派,并与俄罗斯有一定联系。


(五)法律与司法

阿富汗实行成文法、习惯法和伊斯兰法律相结合的混合法律制度,伊斯兰法律在阿富汗有着特殊的影响。在国际法方面,阿富汗没有提交国际法院管辖权的声明,不属于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范围。

司法系统分为三级。最基层为地方法院,全国共有350个左右;中层为上诉法院,分设于各省;最高层为最高法院,设在首都喀布尔。


三、经济


(一)经济概况

阿富汗是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历经几十多年战乱,经济破坏殆尽,交通、通信、工业、教育和农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和生活物资短缺,至今仍有400多万难民流落在巴基斯坦、伊朗等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数据,2016年阿富汗GDP为183.95亿美元,人均GDP为562美元,2016年GDP增长率为2%。近年来,阿富汗GDP增长率分别为:2010年8.4%,2011年6.5%,2012年14.0%,2013年3.9%,2014年1.3%,2015年0.8%。

阿富汗每年都要接受数十亿美元的外国援助,在2010—2012年,每年接受的外国援助超过60亿美元,2013年,接受约52.7亿美元的外国援助,外债在2014年已达25.5亿美元。

阿富汗一直希望吸引国外投资,以推动阿富汗经济增长。但由于阿富汗安全形势不稳,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政策、法律环境也非常差,而且阿富汗国内政治非常复杂,中央政府的承诺与支持,在地方上可能得不到落实,西方国家对阿富汗的投资一直抱谨慎的态度。长期以来,对阿富汗投资最多的国家是印度与中国。


(二)主要产业

1.农牧业

农牧业是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2014年,农业占GDP的24%。

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包括小麦、棉花、藏红花、葡萄干、杏仁,葡萄、石榴、苹果等水果及干果制品等。主要畜牧产品是肥尾羊、牛、山羊等。近年来,由于阿富汗藏红花质量较好,曾三次被世界有关机构评为“全球最佳”,藏红花种植在阿富汗兴起,2014年全国产量达到4000公斤,阿富汗政府也有意在全国推广藏红花的种植,并已开始用藏红花取代青金石作为赠送给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礼品。

2.工业

长年的战乱使阿富汗的工业基础已经损毁殆尽,目前仅有的工业以轻工业和手工业为主,主要有纺织、化肥、水泥、皮革、地毯、电力、制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中地毯行业是阿富汗的重要行业,吸收了约160万劳动力。

3.服务业

目前阿富汗的服务业约占GDP的55%,是阿富汗的第一大产业,包括运输业、邮电通信、旅游、金融和对外贸易等行业。

4.矿产

阿富汗的矿产资源理论上较为丰富,但至今为止未进行过科学的地质考察,没有探明储量作为支撑,探明的矿产由于种种原因也未得到充分开发。目前已探明的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煤、盐、铬、铁、铜、云母,以及绿宝石、红宝石、翡翠、汉白玉、青金石和大理石等。位于阿首都喀布尔南部的埃纳克铜矿已探明矿石总储量约7亿吨,铜金属总量达1133万吨。据估计可能是世界第三大铜矿带。阿还可能拥有全球第五大铁矿脉,7300万吨煤储量。2015年3月18日,美国科学研究报告显示,阿拥有铜储量6千万吨、铁22亿吨、稀土元素140万吨,另外还有储量丰富的铝、金、银、锌、汞和锂矿。而据美国国防部2010年测算,阿富汗矿产资源总价值约9080亿美元。据阿富汗政府估算,阿富汗矿产资源总价值约1万—3万亿美元。油气资源储存量价值达2200多亿美元,主要分布在阿富汗北部阿姆河流域。

但是,由于安全形势等原因,阿富汗的矿产资源无法得到真正开发,目前,印度投资的哈吉夹克铁矿项目(计划投资108亿美元,已完成29亿美元投资)已经被放弃,中国企业投资的埃纳克铜矿项目(计划投资40亿美元,已完成约9亿美元投资)也事实上处于放弃状态,因此,对阿富汗的矿产资源投资应提前做好严格的风险评估。


(三)对外贸易

阿富汗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羊毛、棉花等。主要进口商品有各种食品、机动车辆、石油产品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对象为巴基斯坦、美国、英国、德国、印度等,主要进口国为中国、巴基斯坦、美国、日本、韩国、土库曼斯坦、印度等。


四、国防与安全


(一)军事概况

阿富汗目前还没有能力独立承担自身的安全防卫工作。当前阿富汗的军事力量主要是根据《波恩协议》,在国际社会的大力协助下建立的。2002年,阿富汗政府在美国帮助下开始筹建阿富汗国民军,现有国民军及警察约33万人。美国及北约于2014年底开始向阿富汗完成安全责任移交工作,但是由于阿富汗安全局势一直未能好转,美国及北约已放缓了撤军的步骤。

2015年,阿富汗军费开支为1.99亿美元,占GDP1.0%,人均军费开支6.2美元。阿富汗政府还需要国际社会为国民军建设提供财政支持。


(二)国防战略及防卫思想

由于阿富汗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都主要来自内部反叛势力,外部威胁相对来说微不足道,阿富汗的国防战略主要是针对内部威胁的。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阿富汗中央军一直不够强大,目前阿富汗国民军虽然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素质与作战能力,但逃兵等现象还非常突出。立足于国情,阿富汗国防战略的第一目标是加强阿富汗国民军等安全力量的建设,使其成为一支数量稳定、听从中央政府指挥、素质较高的现代化部队。第二目标是能胜任平叛任务,形成对塔利班、哈卡尼网络等反叛势力的军事优势。第三目标是能够对地方军阀进行压制,并整编地方军阀武装。第四目标是能够应对外部威胁,如在解决与巴基斯坦的边界冲突中发挥作用。

阿富汗的防卫思想可以概括为:在国防力量建设上,以防卫力量建设培训为主,实战为辅。在具体防卫职责上,以自身安全力量为主,美军为辅。在防卫对象上,以应对塔利班等反叛力量为主,应对外部威胁为辅。


(三)主要兵力分布

阿富汗安全部队主要由陆军构成,有少量空军,没有海军。目前总兵力超过33万人,其中包括约17.3万国民军,15万国家警察部队,1万人左右的特种部队。主要作战力量包括6大兵团,分别是在喀布尔的201兵团,赫拉特的207兵团,加德兹的203兵团,马扎里沙里夫的209兵团,赫尔曼德省拉什卡尔加市的215兵团,坎大哈的205兵团。


(四)主要装备

阿富汗特种部队装备了先进的美械武器,包括M4、M16A3等步枪及步兵战车等先进武器。阿富汗国民军仍以俄制AK47步枪为主,但也都加装了增强战力的附件。

主要装备有:俄制BMP-1步兵战车约40辆,BMP-2步兵战车约60辆,美制M113装甲车约173辆,悍马约8500辆,M1117装甲安全车600余辆,MaxxPro防地雷反伏击车约155辆。此外还有数百辆T55及T62型坦克。

阿富汗空军力量薄弱,现在的阿富汗空军仍主要依靠美军及北约联军的支持,阿富汗空军至少要到2018年才可能具备初步的战斗力。


(五)安全前景

考虑到阿富汗特殊的历史与国情,目前阿富汗自身的安全能力建设现状,以及美国撤军的方式,美国撤军后,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当阿富汗出现大的动荡,如美军全部撤离,或者阿富汗经济遭受重创、政局持续动荡时,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也有可能急剧恶化。

五、外交与对外关系


(一)外交概况

阿富汗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由于阿富汗的重建主要依赖西方国家支持和援助,阿富汗的外交政策以寻求援助为中心,积极发展同美、德、日和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2002年至2014年,阿富汗共接受了约800亿美元的外国援助,其中主要来自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二)基本外交政策

阿富汗视自己不仅是中亚、欧洲大陆和中东之间的桥梁,而且是伊斯兰世界和多元化民主国家大家庭之间的桥梁。在对外关系上,发展与邻国的关系是阿富汗的优先选择,阿富汗希望能够成为邻国的平等伙伴,并且能够成为区域合作的催化剂。加强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是阿富汗外交政策的另一个优先事项,在这方面,阿富汗非常看重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作用。阿富汗非常重视与美国的战略关系,认为阿美关系至关重要。阿富汗也重视与欧洲联盟和北约的关系,认为它们是阿富汗最慷慨和最忠诚的朋友。

阿富汗也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参与区域合作,2005年10月,阿富汗成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11月,与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联络组,同月成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成员。2012年6月,阿富汗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阿富汗还在积极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力争成为本地区贸易和交通枢纽。


(三)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1.阿美关系

阿美于1934年建交。在抗苏战争期间,美国是阿富汗的坚定支持者,对阿富汗的抗苏战争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反恐战争爆发后,美国全面主导了阿和平进程和经济重建,向阿提供巨额经济援助。

2012年5月,阿美签署《持久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对2014年后美阿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合作作出规划。2014年9月30日,加尼总统上台后,阿美双方签订《双边安全与防务合作协定》。现今,阿富汗的政治、经济、安全严重依赖美国,阿美关系成为阿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

2.阿巴关系

阿巴关系非常特殊,一方面,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边界长度超过它与其他所有邻国的边界长度,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在阿富汗的安全方面,巴基斯坦更是发挥着一定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主要由于历史、领土争端(杜兰线、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塔利班等原因,阿富汗对巴基斯坦怨言颇多,有较浓厚的反巴情绪。近年来,两国关系呈现出边发展边斗争的趋势:一方面,两国领导人频繁接触,就合作反恐、促进双边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等方面达成了许多共识,另一方面也爆发了许多矛盾。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阿巴关系仍将保持这一趋势。

3.阿印关系

阿印关系因为阿巴关系变得非常特殊,两国政府非常重视彼此之间的关系,两国高层保持着密切往来。印度在阿富汗设有1个使馆和4个总领事馆,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印度至今已承诺向阿富汗提供20亿美元的援助,远远超过中国对阿援助。2006年至2013年,卡尔扎伊任内曾8次访印,并于2011年10月期间宣布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阿俄关系

在塔利班统治期间,俄罗斯支持“北方联盟”反对塔利班。但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在阿富汗的形象非常不好,再加上美国的排挤与俄罗斯自身经济实力有限等原因,在阿富汗的重建过程中俄罗斯并没有发挥特殊作用。俄罗斯支持阿富汗的和平重建,强调联合国应在阿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关注阿毒品问题。


六、对华关系


(一)双边关系概况

1955年1月20日,两国建交,双边关系发展较为顺利。自2001年底阿富汗反恐战争打响之后,中国与阿富汗的关系进入新时期。2012年,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自卡尔扎伊时期开始,阿富汗一直非常重视对华关系,如在2002年参加完阿富汗东京会议后,卡尔扎伊访问了中国,这是阿富汗临时总统出访的第一个国家。2014年,加尼就任总统,也将中国作为首访国家。阿富汗一直希望中国能够在阿富汗重建中发挥更大作用,尤其在经济重建方面,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近代以来,阿富汗曾多次沦为外国势力的附庸,乃至被极端势力控制,进而对中阿关系和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为了保证新疆地区的安全,中国曾多次关闭中国和阿富汗之间的边界。


(二)主要合作领域

1.经贸合作

据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累计对阿富汗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14亿美元,主要涉及矿产、通信、公路建设等领域。中国对阿富汗投资的主要项目是阿姆河盆地油田项目和埃纳克铜矿项目。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阿富汗累计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额9.6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38亿美元。中国在阿富汗工程承包的主要领域包括电信、输变电线路和道路建设等。目前驻阿富汗的中资企业只有8家,中方员工约150人。

2.对阿援助

2014年,中国政府向阿方提供5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自2015年起,还将在3年内向阿富汗提供总额15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此外,今后5年中方将为阿培训3000名各类人才,将通过各种渠道向阿方提供5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2001年至2013年,中国对阿援助总额还不到20亿元人民币。

2014年10月31日,中国承办了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议,此次外长会议是阿新政府成立之后举行的首个涉阿国际会议,也是中国首次承办涉阿大型国际会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国有可能被迫卷入地缘政治博弈

中国在发展中阿关系的同时,一直试图避免卷入涉及阿富汗的地缘政治斗争中,但随着参与程度的加深,已经越来越难以做到这一点了。

中国目前已经与阿富汗的邻国建立了多个双边或三边的阿富汗问题协商或磋商机制,这些机制基本都是和巴基斯坦共同参与的,由此可见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颇为依仗巴基斯坦,这一方面是因为阿富汗对巴基斯坦具有特殊的意义,巴基斯坦对阿富汗有着特殊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巴关系的特殊性。

巴基斯坦的影响对中国来说是双刃剑,稍有不慎,可能会危及中阿关系。同时,中阿关系也可能影响中巴关系。尤其是在推动塔利班和谈方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中巴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在加尼访华前,阿富汗的另一个重要投资国印度与阿富汗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尤其是与加尼竞选时的竞争对手、当前的“合作伙伴”、阿富汗“双头政治”之一的首席行政长官——阿卜杜拉的接触非常频繁。很显然,印度此举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在阿富汗的利益,并期望在美国撤军后在阿富汗保持足够的影响力。但印度的对阿政策有着很强的针对巴基斯坦的倾向。因此,阿富汗的三个邻国——中国、巴基斯坦、印度之间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是非常复杂与微妙的,稍有不慎,中国就会卷入地缘政治的争斗中去。

2.贸易不平衡

目前中国是阿富汗的重要贸易伙伴,是阿第一大投资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但目前两国间的经贸水平非常低,而且从贸易结构来看,中阿贸易严重不对等,阿富汗对中国的出口非常有限。如2013年阿从中国进口只有3.28亿美元,向中国出口更是只有960万美元,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中国威胁论、倾销论

目前,阿富汗迫切需要吸引外国投资,又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贸易不平衡,以及外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竞争等问题,中国的对阿投资屡屡遇到该类问题。

大量中国商品在给阿富汗解决了一定困难的同时,也对阿富汗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着中国对阿投资的增加,一些阿富汗人认为中国产品挤垮了阿富汗的相关产业。一些媒体指责中国商品导致阿富汗企业的萎缩与失业的增加。

此外,中国虽然是阿富汗名义上的第一大投资国,但向阿富汗提供的援助与捐款等排名较为靠后,不仅不如美国、日本等,也不如印度等国家。这导致西方媒体批评中国在发战争财,近年在阿富汗人内部也开始有了这种声音,如阿富汗人已经开始抱怨:“中国人坐拥我们的铜矿,但却没有给我们做任何事。”


(四)中阿关系前景

虽然中阿关系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未来的前景广阔,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阿富汗对中国有较高的期待,尤其是希望中国能在阿富汗的经济重建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希望中国能向巴基斯坦施加特殊影响,使巴基斯坦在塔利班问题上让步。二是因为中国也对阿富汗越来越有兴趣,并已开始更积极地介入阿富汗事务。基于日益增长的相互需要,中阿双边关系将会稳定发展下去。


(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反应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阿富汗具有吸引力。阿富汗对一切可能有助于阿富汗经济增长的倡议和计划都非常感兴趣,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更是充满期待,希望能借此推动阿的经济发展。前总统卡尔扎伊曾经表示阿富汗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希望中国增加对阿投资。新总统加尼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抱有很大希望,在会见中国国家领导人时曾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阿富汗等地区国家的长远发展,阿方愿积极参与,同中方扩大互利合作,支持南亚国家同中国加强合作。阿方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参与阿富汗和平重建,将为此提供安全保障和便利。”据阿富汗总统办公室发表的一份声明称,在访问中国期间,加尼“同一批阿富汗与中国的投资者和商人对话,并参观一些大型的设施和建筑。”

阿富汗安全形势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有限。阿富汗对中国的安全稳定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稳定的阿富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是有利的。如果阿富汗的安全形势恶化,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一定影响,但不会有根本性、直接的冲击。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以阿富汗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明显不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是南北方向的,它以阿富汗为核心,试图整合阿富汗南北两方的地缘政治地图,并力图把俄罗斯、伊朗、中国排除在外。而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西向的而不是南下,南下只是保留选项。所以,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对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对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是比较弱的。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网状的,多节点的,一个国家出现安全问题不足以影响到全局。第三,从历史及现实来看,由于地理等原因,阿富汗对中国的直接安全冲击是有限的,目前,中阿之间无论是人员流动,还是思想、毒品等的传播,主要都不是直接在两国间进行的,而是通过巴基斯坦、中亚间接进行的。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能夸大这种影响。第四,阿富汗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薄弱,与中亚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不高,所以,即使其安全形势发生逆转,并对自身的经济造成影响,也不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构成巨大影响。


    本文原载于:石源华,祁怀高主编《中国周边国家概览》,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年。


2018年8月27日 11:44
浏览量:0
收藏